Post

NFT投資熱潮大有機遇?

近年興起NFT這個名詞,就是「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的英文縮寫詞。熱潮之下,有不少娛樂圈藝人於網上購入NFT數碼藝術品收藏,如周杰倫推出自家品牌的NFT後,又吹起另一股熱潮。藝人們除了買賣收藏外,還自己推出NFT,據悉部分銷情不錯。 NFT是連結着一串區塊鏈編碼的數碼化檔案。區塊鏈很難被篡改的特性,很適合用來追蹤每一次的交易,因此可讓每一次的買賣都能有所依據,被大家視為促進自由交易的重要技術。 原創者可從每次轉售獲利 想製作NFT,只需選定可鑄造NFT的平台,於此上傳數碼化的3D圖像、平面作品、動態影片、聲音或文字訊息等,然後為作品加上區塊鏈編碼,便可完成了鑄造手續,讓作品成為用加密貨幣交易的物件。 NFT加密藝術品與傳統藝術品最大的差別,除了它主要以數碼形式呈現外,還可以透過智能合約設定分潤比例。過去,雖然創作者只能在作品被第一次買賣時獲取利潤,但在分潤的機制下,創作者都可以從每一次的轉手交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利潤。這樣的方式,讓創作者毋須在第一次出售時,就把價格設在最高點,而可在日後的持續交易中,收取權利金。這樣的方式,讓許多創作者願意降低定價、鼓勵多次轉手。 這個定價新觀念,無疑降低了NFT加密藝術品的入手門檻,也讓過去無力購買藝術品的人,也有機會成為收藏家。同時,也因為大家信賴區塊鏈的機制,加上轉手容易,熱門的NFT品項,經過幾次轉手之後,很快就被炒至天價,間接促成了NFT的搶購熱潮。故此,大家在投資NFT時,也必須考慮潛在的風險。 鑄造作品勁耗電 須正視 在疫情期間,東南亞的《Axie Infinity》一些電玩玩家,在遊戲中養出許多強大的精靈角色,以NFT的形式賣給其他玩家。一些戰鬥強大的精靈,在歐美市場中,甚至可以獲利上萬美元,讓生計受疫情影響的人,踴躍地投入了這樣的活動中,形成另類的經濟奇迹。這一波NFT熱潮,經由不同領域的嘗試與創新,相信未來應該還會有更多運用NFT形式的新鮮事。 最後必須一提的,是NFT的鑄造過程,會消耗掉非常驚人的能源。法國數碼創作者Joanie Lemercier發現,鑄造6件NFT作品時,竟然要花掉等同於工作室兩年的用電,在知道這個問題後,就毅然決定不再製作NFT。因此,NFT市場發展的同時,也必須同步想辦法,改善消耗大量能源的問題。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召集人 林肇業

On May 30, 2022May 30, 2022by
Post

元宇宙的「工作」機會

最近科技界熱門話題非「元宇宙」莫屬。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去年10月底宣布將公司名稱由Facebook Inc.改為Meta,凸顯公司轉向以虛擬現實為主的元宇宙新興計算平台。到底元宇宙可帶來哪些發展機會? 元宇宙到底是甚麼?是科幻?是科技?是投資概念?還是只是電腦遊戲?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般認為,1992年Neal Stephenson在其科幻小說《Snow Crash》中首次提出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小說中的元宇宙是一個虛擬數字世界,代表現實物理世界的一個平行宇宙,而每個人在元宇宙也有他自己的化身(Avatar)。 電影《挑戰者1號》(Ready Player One)內的虛擬世界,則非常直觀地展示元宇宙概念。當電影中的角色戴上虛擬實境(VR)裝置,便可進入虛擬世界綠洲(Oasis),變身成自己的化身,在內工作、社交、購物、娛樂、尋寶等。因為是沉浸式體驗,讓玩家們忘記現實世界中的不愉快,並在虛擬世界中樂而忘返。 之前上映新一集的《22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電影,一眾人類角色由生至死,皆生活在一個由人工智能電腦編織出來的虛擬世界,直到主角們覺醒起來,才知道真正的肉身被機械培養著,一切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心理皆是電腦構造出來,是一部非常接近元宇宙的電影。 而元宇宙的電腦遊戲界代表,首推2006年創立的遊戲平台Roblox,它一開始並不是遊戲,反而更像一個社交平台和社區,並由用戶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Roblox於2020年上市時也在招股書指出,其使命是建立人類共同體驗平台,並通過技術實現其設想的元宇宙八大特徵:身分、朋友、身臨其境、低摩擦(體驗應盡量無縫連接)、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體系以及安全和數位文明。 此外,一些被認為接近元宇宙的電腦遊戲,對現實世界也有一定仿真度,如Second Life、Fortnite、Minecraft等,玩家可在遊戲內創造一些對應現實世界的場景。例如2020年,美國流行歌手Travis Scott在遊戲Fortnite中舉辦了一場虛擬演唱會,並吸引1,230萬名觀眾。相信未來人們進入元宇宙後,可投身人生的第二職業,而且會有相對的薪酬。 要實現元宇宙需整合多種創新技術,來產生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包括基於AR或VR技術提供的沉浸式體驗、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現實世界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的經濟體系,以密切融合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分系統,並允許每個用戶生產內容和編輯世界。 正如前述,元宇宙會存在不少虛擬世界的工作機會,亦會有相應回報。但在人類可投身元宇宙職場前,對上述構建元宇宙時所需的AR、VR、人工智能,以至區塊鏈等技術領域的工種需求,將會非常殷切,有志於元宇宙發展的年輕人,不妨考慮。 陳頴峯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On May 20, 2022May 30, 2022by
Post

消費券帶旺電子支付

近期大家較關注的,除了每天的疫情數字外,便是政府派發的新一輪電子消費券。無可否認,消費券令市民提速習慣電子消費的方式,而另方面,相信有很多人也從疫情得到啟發,認為實體錢幣交易較易傳播細菌疾病,帶來衞生風險。 市場規模664億 中小企搶攻 事實上,電子商貿市場已改變我們在生活上的消費模式、購買行為,以及企業支付等,並推動經濟增長。部分中小商戶更利用轉數快等遙距支付工具收款,冀搶攻總額逾664億元的市場。 支付寶香港公布了消費券派發首日的交易數據,交易宗數及金額均較去年消費券派發首日分別升逾70%及85%。當中近兩萬名用戶,更即日用盡5,000元消費券,可想而知市民的消費能力何其洶湧。其中,以餐飲外賣為最多人使用的消費場景,顯示市民於日常生活中,已愈來愈習慣使用流動支付。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其網誌上指出,使用八達通者於消費券發放首日,有近100萬名市民,透過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收取消費券,較去年高出37%。 此外,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統計顯示,轉數快的登記用戶數量去年7月已突破864萬個,較2020年底增加25%。 宜推出回贈助街市應用普及 而截至今年2月底止,轉數快更累計錄逾995.9萬個帳戶登記,再破紀錄。3個數字都證明,電子支付已逐漸成為港人生活新常態。 在數碼化年代,手機已成為方便溝通、預約、出行的基本工具。在內地,民眾可以不帶錢出外,但萬萬不能不帶手機隨身;而這幾年香港亦漸漸朝這個方向走。經手機付款可即時進行金錢交易,無形中加速網上及網下的營銷行為,為無論商戶及消費者都帶來24小時的方便快捷及安全的交易平台。 這個「無現金化」的電子支付消費模式,政府未來應更積極向零售商及中小企推廣,並增加一些誘因,例如提供回贈以減低營運成本等,令就算是街市、茶餐廳、小食店等,都能更普及地使用,也為廣大市民提供更便利的支付服務 。 支付工具應提升無障礙標準 參與消費券的儲值支付工具,包括支付寶香港、Tap & Go「拍住賞」或WeChat Pay HK,應完善其無障礙設計,提升其無障礙標準,確保不同人士都能順利使用消費券,特別是失明及無法看清楚流動應用程式屏幕及控制鍵的視障人士。 他們需使用不同方法,操控流動裝置及流動應用程式;相關的提升設計,例如為非文字內容提供文字描述、提供調整文字大小功能,以放大文字或支援放大縮小功能、為視像檔案提供字幕、提供導覽控制鍵以返回上一個頁面,以及加大所有可點擊項目方便點擊等,以幫助他們能按自己的消費模式,揀選收取「消費券」的電子支付平台。 劉奕輝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On April 25, 2022May 30, 2022by
Post

全球數碼貨幣發展提速

即使投資者沒有買賣比特幣(Bitcoin)、狗狗幣等,也可能聽過它們的價值屢創新高,或有大型企業因投資虛擬貨幣獲利不少,甚至接受以比特幣購買貨品等。 由於這些虛擬貨幣的啟發和挑戰,各國紛推出自己的數碼貨幣。與比特幣這類由私人推出的虛擬貨幣不同,各地推出的是由國家央行推出、具有法定貨幣地位的電子貨幣。事實上,目前約有80個國家有興趣或已在探討推出央行數碼貨幣(CBDC)。 烏拉圭數碼披索已獲認可 令人意外的是,最早的CBDC竟然出現於2014年,由厄瓜多爾央行推出的實驗計劃;主要是建基於手機使用,並沒有使用區塊鏈技術。直到2018年,計劃因市民的使用率低而終止。 CBDC最早由英倫銀行貨幣政策副總監BenBroadbent在2016年提出;同年瑞典央行提出「數碼克朗」計劃,並於2020年開始進行概念證明。 值得留意是,推出CBDC還有烏拉圭。在2017年烏拉圭央行宣布推出「數碼披索」計劃,並於2018年中成功完成,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在2019年發表的年報中確認其成功。可是,烏拉圭央行其後並沒公布下一步的計劃。有專家認為,烏拉圭可能是想視乎其他國家如何實施,才進行下一步計劃。 在2019年東加勒比中央銀行,推出世界首個基於區塊鏈的CBDC。該計劃使用於東加勒比貨幣聯盟,該聯盟由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多明尼加、格林納達、蒙特塞拉特、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及格林納丁斯組成,計劃目標是在2025年前,減少一半的現金使用。 在歐元區,當西班牙央行前行長Miguel Angel Fernandez Ordoñez在2018年提出發展數碼歐元時,歐洲央行表示是不可能的。可是在2019年,歐央行表示會探討推出CBDC的成本效益。到2020年,歐央行的態度更積極,除發表報告提議發展數碼歐元,啟動相關實驗項目外,亦提出在2021年中,決定繼續發展還是擱置相關專案。 2020年巴哈馬央行推出「沙元」,作為電子版的巴哈馬元。在2021年第一季度,沙元正式向巴哈馬公眾推出使用。到了今年美國宣布將推出5個先導計劃,用來測試數碼美元。 內地擬明年冬奧廣泛試行 亞洲方面,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已推出數碼人民幣(DCEP)專案,以測試其作為法定貨幣的可行性。2020年人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和成都等推出DCEP作為測試。按內地的一貫方式,人行應會在一段時間後,總結實施的情況和發現的問題,來進行下一步計劃。畢竟內地人口眾多,不實行先行先試,發現問題才制訂對策,影響可能很大,甚至降低居民和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信任。據說,人行打算在2022年冬季奧運時,在全國推出使用數碼人民幣,這樣可以讓更多遊客體驗,同時可引導國際傳媒的焦點,以更好的方式推廣數碼人民幣。 由此可見,由2014年厄瓜多爾開始,到今天也只不過7年,央行數碼貨幣的發展非常快速,參與的國家也非常多。對於全球CBDC發展迅速,人行今年3月在國際清算銀行會議上,提出多項國際間央行數碼貨幣的規定,以便利各國央行電子貨幣的協作及換算等運作機制。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黃振昌

On June 15, 2021June 15, 2021by
Post

產業剖析:科技專才宜把握虛銀機遇

香港8間虛擬銀行逐步投入市場,憑藉流暢客戶體驗、豐富的優惠和個別創新產品,給市場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亦將加劇市場競爭。報道指,虛擬銀行目前仍處於投資期,需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探索如何確立自身定位及盈利模式,未來前途及發展方向仍有待觀察和探索。 虛擬銀行並非新鮮事,美國於1995年由3家當地銀行聯合成立了全球首家脫離銀行實體網點運營的網上銀行,開業半年就錄得近千萬人次瀏覽量,正式啟動了虛擬銀行的發展道路。兩年後,荷蘭ING集團成立ING DIRECT Bank,創新採用業務操作的網上化加諮詢服務「咖啡店化」等模式,於遠程網上服務客戶的基礎上,又極大提高了用戶對網上銀行的接受程度。 當時的網上銀行主要是由傳統銀行投資建立,被稱為「直銷銀行」。其後,隨着互聯網和通訊技術迅速發展、智能手機普及,催生了新的客戶行為和行業,給網上銀行帶來更多發展空間,虛擬銀行迎來發展爆發期。此時,互聯網企業及多樣化背景的虛擬銀行逐漸成為主流。 監管政策也給金融創新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發展環境。例如歐盟支付服務指令、單一歐元支付區域政策、英國開放銀行政策,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鼓勵金融科技發展等,都激勵當地虛擬銀行發展。 全球現有四十多家虛擬銀行,大部分開設存款業務,亦有很多開設貸款業務,反映存貸業務仍是虛擬銀行基礎,亦是重要收入來源。而ING DIRECT、台灣王道銀行和印度DigiBank等,除存貸業務外,還設有信用卡、保險和理財等多項業務。 疫情改變客戶行為 特色業務方面,如早年ING DIRECT通過咖啡店諮詢的方式,建立客戶對新型銀行的認知與信任;歐洲的Yolt則利用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形成首家「開放式銀行,為客戶提供查看多家銀行的帳戶餘額、優化資金管理等功能,成功打破銀行間的關係;英國Monzo則針對現代人頻繁出遊的需求,為客戶提供20多個國家的換匯服務和便捷出遊配套金融服務。 去年全球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客戶行為,更多地追求遠程虛擬化服務,這有利於虛擬銀行的發展。香港屬於成熟的城市,更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金融科技人才大可透過創新及獨特的虛銀市場定位,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林肇業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召集人

On May 18, 2021May 30, 2022by
Post

數碼貨幣 機遇龐大

「只要兩部有數字錢包的手機碰一碰,連網絡也不需要,便能把一個人數字錢包裡的數字貨幣,轉給另一個人。」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今年8月這樣介紹。 「數字貨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碼貨幣,指定機構參與營運,並向公眾兌換,支援銀行賬戶整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為具有價值特徵、法償性和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它的價值與人民幣對等,是數碼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 早前香港金融發展局表示,目前在中國內地以外使用人民幣,要面臨相關資產不足的問題,而數碼人民幣使用簡單,交易可追溯,香港可作為沙盒試行及研究。香港促進數碼人民幣在境外的研究和推廣使用非常重要,也為未來打下基礎。 香港金管局就央行數碼貨幣已開始進行研究,以深入認識其潛在優勢及挑戰。金管局與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3間發鈔銀行及R3聯盟(企業區塊鏈技術公司)共同開發概念認證,評估發行央行數碼貨幣在技術層面的可行性,並研究對接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為代幣化債務證券,提供貨銀兩訖的結算服務。 於2019年第三季,金管局和泰國中央銀行,聯同8間泰國銀行及兩間香港銀行,共同開發跨境資金轉撥概念認證。央行數碼貨幣支持實時跨境資金轉撥,及減少結算過程中所涉及的中介和單位,實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減低結算風險、提高透明度和配合合規的要求。 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數碼貨幣,與金融市場具有良好的融合性,將極大提高跨境結算的速度,其安全性也比傳統方法高得多。數碼貨幣及相關技術的出現,很有可能打破國際結算體系的傳統模式,所以市場對懂得相關技術的人員亦有極大需求。 無論你是即將畢業的學生或剛投身社會的新鮮人,如能掌握金融科技知識將大有可為,事業可配合數碼貨幣的推廣,針對商戶、企業及消費者需要,完善各類支付場景,並開發支付產品,推動實際應用。因此,不妨進修金融科技科目,掌握相關知識,在數碼貨幣上大展拳腳。 文:林肇業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召集人

On November 27, 2020November 27, 2020by
Post

傳統銀行要打數碼硬仗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許多生活及消費習慣正在改變,各個行業都需要透過數碼轉型拓展業務。這些改變對銀行界又有甚麼啟示呢? 在疫情影響下,金管局建議銀行客戶盡量使用網上或電話銀行、自動櫃員機或其他電子銀行服務。多間銀行透露,疫情下新登記的網上銀行用戶大幅增長,數碼活躍客戶滲透率比去年增加,透過信用卡進行網購的比例亦有所上升,可見疫情下推動了客戶更快適應銀行數碼化的進程,但亦代表客戶對銀行數碼服務的要求會愈來愈高。 同時,看準這些需求,多間虛擬銀行亦於今年陸續投入服務。開戶過程網上進行只需幾分鐘,使用轉數快等轉帳服務只需幾個步驟,比傳統銀行更快,而且可以全天候透過手機使用銀行服務。 虛擬銀行由於不設實體分行,減低營運成本,從而可提供更多存款借貸優惠,對客戶有一定吸引力。而且虛擬銀行的產品設計有彈性,可根據市場反應適時調整,同時活用金融科技,例如利用大數據模型,參考環聯信貸數據庫等數據,評估客戶的收入狀況及風險等,令貸款審批時間大大縮短。另外,有調查指出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令客戶更願意追蹤支出狀況,部分虛擬銀行正正提供戶口支付分析工具,令客戶對該戶口消費一目了然。這些賣點令理財體驗更靈活,的確為傳統銀行帶來衝擊。 事實上,面對以上種種挑戰,多間傳統銀行現時亦已加速數碼化的進程,相繼推出遙距開戶的服務、手機提款等;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介面設計不斷提升,智能助理提供的資訊亦愈來愈多,更加方便客戶。 虛銀促進生態圈發展 而最令人期待的當然是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的發展,如何建立一個數碼生活圈,令銀行服務融入生活當中,會是提升客戶體驗的一大關鍵。而相較虛擬銀行,傳統銀行仍擁有建立了長期關係的客戶,以及龐大的分行網絡,線上線下加強分工互相配合,也是一個優勢。但傳統銀行亦必須積極持續開拓創新科技來完善產品設計及進一步改善客戶體驗,優化後台系統提升網上交易穩定性,同時提升網絡安全等來迎接挑戰。 疫情影響下,客戶對網上銀行服務需求大大提升,同時虛擬銀行增加良性競爭,加速整個銀行生態圈及金融科技發展,促成更多嶄新服務及產品出現,對整體皆有好處。 蘇明欣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On November 17, 2020November 17, 2020by
Post

健康碼與智能信貸的背後理據

最近有輿論促請港府在全民檢測後,盡快推出「港版健康碼(港康碼)」。到底健康碼是甚麼? 健康碼是一個裝在手機App上的二維碼,今年二月由杭州率先推出。用戶需先在App申報健康情況,例如14天內是否有外遊、發燒發熱、接觸確診病人等,再加上病毒檢測結果,然後經過系統審核,自動生成一個健康碼,分成「綠碼」、「黃碼」、「紅碼」。持「綠碼」者,可自由出入各種公共場所;不幸變成「黃碼」者需隔離7天,「紅碼」則要隔離14天。 如何審核一個人的健康碼呢?除了自己申報的健康資料和病毒檢測結果外,系統還會收集手機上的大數據,包括定位、流動網絡資訊、WIFI連接、支付等數據,然後系統可以計算過去14日,手機用戶甚麼時段到過哪些地方。 大數據分析應用廣泛 當有新確診個案發生時,系統就可從數據庫中迅速辨認出誰曾和確診者有密切接觸,例如曾在同一時間於同一個場所聚集,甚至曾在超市一同排隊用過支付系統等。此時,當事人手機上的健康碼,就會被轉成「黃碼」或者「紅碼」,須盡快安排隔離,因而能有效阻止潛在的傳播病毒機會。 在金融科技方面,大數據分析應用更為廣泛。例如傳統的信貸評分,通常是根據申請人的個人資料和信貸紀錄,計算出信貸等級。而使用大數據的智能信貸評分系統,就會在傳統資料上,再參考如線上購物、乘車出行、社交平台、流動電訊商等的數據來作判斷。 傳統分析重視「因果」,而大數據就更重視數據和評分之間的「關係」。例如大數據分析發現,工作時間經常四處跑的貸款申請人,比每天規律地「兩點一線」的出行者,過去的還款表現是比較差的。根據這種關係,以大數據進行信貸評分時,行為數據偏向前一種的申請人可能得分較低。 大數據分析雖有眾多優點,但作為一門新興科技,必然會衍生出道德倫理問題,例如原生和衍生數據產權歸屬、個人私隱保護、算法出錯責任誰屬等有待解決的議題。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委員 陳穎峯

On September 24, 2020September 24, 2020by
Post

人行數碼貨幣五大疑惑

內地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剛剛復工幾周,中國人民銀行數碼貨幣研究所就宣布,數碼人民幣(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簡稱DCEP)進入測試階段;測試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測。 以蘇州為例,公務人員四月底前,將完成人行電子錢包的安裝。五月開始,工資中交通補貼的50%,將以電子貨幣的形式發放。 不過,人行表示,短期內不會全面推廣。網上已經有一些相關報道,可是有些資料網上很少提及,也聽到有不少疑問,筆者嘗試補充一下。 瑞典有先例 料成大趨勢 問:內地是唯一的國家計劃發行電子法定貨幣嗎? 答:中國內地在一四年,由時任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開始規劃發展電子人民幣。世界上其實也有好幾個國家,在計劃推出電子法定貨幣。瑞典今年二月開始,就為期一年的 「電子克朗」進行測試。相信電子法定貨幣,應會是世界性的趨勢。 問:為甚麼不用比特幣而要發行本國的電子法定貨幣? 答:比特幣啟發了電子法定貨幣的產生。比特幣的價值,在於市場對比特幣後市價值的預期。但是商業交易是否接受比特幣,就視乎個別人士或企業了,而且亦無法解決洗黑錢的問題。 電子法定貨幣由政府發行,具有和現金同樣的法律地位,在本國範圍內不能拒絕接受,這樣市民和銀行都不需要依賴現金,可以降低貨幣發行成本,並且有助於降低犯罪例如行劫的可能。 支援小額支付避免洗黑錢 問:數碼人民幣用來取代現金紙幣和硬幣? 答:現金的特性是匿名和小額支付,所以數碼人民幣亦擁有同樣的特性。兩台手機不用聯網就可以支付,但卻不是轉帳,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不同。使用第三方支付時,對方可以看到你的帳號,而數碼人民幣則毋須對方帳號,但要面對面支付。 雖然是匿名,但只能小額支付,所以可降低洗黑錢的風險。一旦警方發現犯罪問題,追蹤資金流向就可以提供一定的破案線索。如果是大額支付,就必須實名或通過銀行進行了。 問:數碼人民幣會不會衝擊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呢? 答:數碼人民幣由人民銀行發行,和現在的現金一樣,是通過銀行來面向市民,並不是由人民銀行直接和市民接觸,市民現在可以從銀行提取現金,以後也可以從銀行提取數碼人民幣,放入由人民銀行提供的電子錢包中,當現金進行消費,也可以充值到第三方的支付錢包之中,所以對他們是不會有所影響的。 問:數碼人民幣使用區塊鏈技術嗎? 答:與比特幣等加密幣相比,數碼人民幣也是一個加密的字串,具有比特幣等加密幣的優勢,交易不用依賴傳統銀行帳戶體系。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認為, DCEP雖然沒有採用區塊鏈技術,但是具有區塊鏈的內核優勢,脫離帳號也可以價值轉移,能夠滿足可控匿名的支付需求。   黃振昌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On May 13, 2020August 3, 2020by
Post

疫情加速遠程辦公普及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人的工作與生活習慣被迫改變;學校、購物商店和辦公室關門,大多數人都待在家中。如果工種許可,都會建議大家留在家中上班(Work From Home,WFH),因此在線工作、開會的程式應用增加了,而購物、銀行理財、影視娛樂甚至外賣,都轉到網上訂購;在線上課、在線問診乘時興起,簡單來說,甚麼都由線下變成線上。 保安及管治惹關注 事實上,過往當我們進入科技世代,產品和服務雖多,但未算普及,然而,這次疫情卻迅速將我們的習慣改變,人人足不出戶就能處理天下事;雖然是被迫,卻是改變了人類的行為,變成習慣,這個趨勢預計會趨向更廣泛和完美。 例如在日本,「上班族」這文化一直根深柢固,無論僱主或僱員都認為,身在辦公室才算工作;即使日本政府早在數年前已推廣相關政策,但大部分僱主也認定僱員在家不能工作,因此響應的公司不多。今次全球疫情嚴峻,為免員工相繼染病影響整體營運,企業才不得不讓員工在家工作。因為大家都清楚知道,只要一個員工受感染,就可能影響整個辦公室、樓層,甚至全幢建築物的人員安全。除了要進行環境消毒外,許多人可能需要進行隔離。 故此,有專家認為,今次疫情讓日本公司的管理層打破守舊枷鎖,讓員工和僱主都有新體驗,將來或有助推動相關政策。 面對疫情,很多公司已加速考慮建立遠程辦公室方案。雖然很多人會懷疑遠程辦公的生產力,認為難以管理時間,而且無法參與工作間的人際互動,影響創意和情緒;但有人認為在家工作可節省上班時間,並能摒棄辦公室思維。 若要維持企業日常運作,需要在家辦公的員工一定不少,而且短期內趨勢似乎仍將持續。因此,企業除了提供各種線上辦公服務,更要提供充足的網絡頻寬,而且提升網絡保安令其更全面。究竟該如何更好的遠程辦公?相信不是應用一些辦公工具就能解決問題,還需要一個良好的管治方式。 無可否認,遠程辦公的趨勢已勢不可擋。直到疫情有效控制之前,線上辦公與在家上班仍然是大勢所趨,而利用加密軟件,由外網接通內網的狀況,恐怕也得維持一段時間;所以企業要考慮網絡效能、頻寬與可靠度。 至於連網設備,尤其是員工從家裏連到公司網絡設備的保安系統,仍要多加關注。   劉奕輝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On April 24, 2020August 3, 2020by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