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工作」機會

最近科技界熱門話題非「元宇宙」莫屬。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去年10月底宣布將公司名稱由Facebook Inc.改為Meta,凸顯公司轉向以虛擬現實為主的元宇宙新興計算平台。到底元宇宙可帶來哪些發展機會?

元宇宙到底是甚麼?是科幻?是科技?是投資概念?還是只是電腦遊戲?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般認為,1992年Neal Stephenson在其科幻小說《Snow Crash》中首次提出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小說中的元宇宙是一個虛擬數字世界,代表現實物理世界的一個平行宇宙,而每個人在元宇宙也有他自己的化身(Avatar)。

電影《挑戰者1號》(Ready Player One)內的虛擬世界,則非常直觀地展示元宇宙概念。當電影中的角色戴上虛擬實境(VR)裝置,便可進入虛擬世界綠洲(Oasis),變身成自己的化身,在內工作、社交、購物、娛樂、尋寶等。因為是沉浸式體驗,讓玩家們忘記現實世界中的不愉快,並在虛擬世界中樂而忘返。

之前上映新一集的《22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電影,一眾人類角色由生至死,皆生活在一個由人工智能電腦編織出來的虛擬世界,直到主角們覺醒起來,才知道真正的肉身被機械培養著,一切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心理皆是電腦構造出來,是一部非常接近元宇宙的電影。

而元宇宙的電腦遊戲界代表,首推2006年創立的遊戲平台Roblox,它一開始並不是遊戲,反而更像一個社交平台和社區,並由用戶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Roblox於2020年上市時也在招股書指出,其使命是建立人類共同體驗平台,並通過技術實現其設想的元宇宙八大特徵:身分、朋友、身臨其境、低摩擦(體驗應盡量無縫連接)、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體系以及安全和數位文明。

此外,一些被認為接近元宇宙的電腦遊戲,對現實世界也有一定仿真度,如Second Life、Fortnite、Minecraft等,玩家可在遊戲內創造一些對應現實世界的場景。例如2020年,美國流行歌手Travis Scott在遊戲Fortnite中舉辦了一場虛擬演唱會,並吸引1,230萬名觀眾。相信未來人們進入元宇宙後,可投身人生的第二職業,而且會有相對的薪酬。

要實現元宇宙需整合多種創新技術,來產生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包括基於AR或VR技術提供的沉浸式體驗、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現實世界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的經濟體系,以密切融合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分系統,並允許每個用戶生產內容和編輯世界。

正如前述,元宇宙會存在不少虛擬世界的工作機會,亦會有相應回報。但在人類可投身元宇宙職場前,對上述構建元宇宙時所需的AR、VR、人工智能,以至區塊鏈等技術領域的工種需求,將會非常殷切,有志於元宇宙發展的年輕人,不妨考慮。

陳頴峯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Click here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on Recruit (Chines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