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銀行業的應用

根據政府統計處2020年4月公佈的香港金融服務業專題文章,金融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由2004年的13%上升至2018年的約20%。在金融服務業中,銀行業一直擔當關鍵的角色。在2018年,銀行業的就業人數及增加價值,分別佔整個金融服務業的40%及66%。

2019年8月,金管局向業界所作的調查,以及2020年8月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銀行業人工智能的應用》報告提到,香港的銀行在所有主要的職能範圍,均採用了人工智能,包括反洗錢 (AML)、網絡安全、了解您的客戶 (KYC) 、算法交易、財務諮詢服務、信用評分、遙距開戶服務、使用聊天機器人等。同時,銀行認為人工智能的風險,包括數據質量和隱私、模型可靠性和可解釋性、公平及模型驗證等。

雖然暫時沒有明確數據知道新冠肺炎疫情對香港銀行業人工智能應用的影響,但在歐洲,疾情反而加強銀行對人工智能的應用。加速了的數碼化步伐,產生了新的數據處理需求,而銀行面對超低利率和疲軟的收入環境,則需要節省成本。

歐洲的證據表明,在疫情期間,銀行對採用人工智能的興趣,一直在持續,並且可能有所增加。2020年接受調查的銀行中,有一半表示,疫情使人工智能在未來變得更加重要。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計劃增加用例數量,例如客戶參與。

許多銀行會尋求通過成本控制策略,來提高盈利能力。對於人工智能,這可能意味著資源的重新分配,從開發新的交易模型轉向用自動化程序取代現有的手動流程,例如抵押貸款評估。

監管的明確性,還可以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的採用。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本身就是人工智能的熱心採用者,他們正在與公司進行對話,以支持安全採用,並了解現有政策框架,如何影響和包含人工智能。一些歐洲國家的監管機構,已經發表了討論文件,概述了監督銀行使用人工智能的一些考慮因素。歐盟委員會今年將提出人工智能監管框架,該框架將解決責任方面的不確定性,並提供防止算法偏見的保障。

疫情可能暫時抑制了銀行對人工智能項目的支出,但削減成本和實現自動化的壓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人工智能的使用,可以幫助銀行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並發現新的機會。與此同時,在線和手機銀行的使用,預計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一定數目的消費者,預計在疫情危機結束後,會減少到訪分支機構。儘管目前預算有限,但歐洲各地的銀行,似乎可能會繼續建設其人工智能能力。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的合併,提供預先訓練好的人工智能服務,為應用程式提供現成的智能,使用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地應用機器學習算法,以解決常見的用例,例如個性化建議、提高安全性和增加客戶參與度。

雖然預計疫情還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機會,促使銀行業更多採用人工智能,去幫助增強未來的收入來源和運營能力。而銀行業人工智能在疫情之前和期間的應用,也可以對非銀行業有所借鏡或啟示。

撰文:李子圖
香港電腦學會人工智能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Click here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on Capital (Chinese only).